黃曲霉毒素由黃曲霉、寄生曲霉、集峰曲霉和偽溜曲霉等多種真菌產生,屬于典型的生物源危害物。食品中常見的黃曲霉毒素有黃曲霉B1、B2、G1、G2和M1。其中AFT B1毒性最大,致癌性最強,廣泛分布在農作物的生長、收獲、儲存、運輸各個階段,對糧油作物、飼料、中草藥和堅果等產品及其加工制品造成了嚴重的污染。
圖1 黃曲霉B族和G族衍生前后的熒光強度比對
根據不同研究表明,如圖1,AFT B1在未進行光化學衍生前,熒光強度均低于40000,光化學衍生4min后,熒光強度均有增加,其中70%甲醇水中的AFT B1熒光強度增幅最大。AFT G1在100%乙腈中未進行光化學衍生的熒光強度最大,但引入水后(如80%乙腈水)發生了熒光淬滅,熒光強度大幅降低;經光化學衍生后在70%甲醇水中AFT G1的熒光強度最大。AFT B2和AFT G2未進行光化學衍生和光化學衍生后的熒光強度相差不大,光化學衍生對其熒光強度無增強作用。
圖2 AFT B2和AFT G2化學結構式
圖3 AFT B1和AFT G1及其衍生物的化學結構式
本文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《GB 5009.22-2016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 第三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-柱后衍生法》,使用JADE PAK AF-C18 250mm×4.6mm 5μm(PN:0367-2546)色譜柱,U3000系統,黃曲霉毒素標準品在0.1ng/mL~10ng/mL范圍內線性回歸系數R2=0.999,AFT G1和AFT B2的分離度RS=1.81。
色譜條件
實驗譜圖
圖4 四種黃曲霉毒素光化學衍生譜圖(5ng/mL標準溶液)
圖5 AFT G2校正曲線
圖6 AFT G1校正曲線
圖7 AFT B2校正曲線
圖8 AFT B1校正曲線
結論
本方案使用JADE PAK AF-C18 250mm×4.6mm 5μm(PN:0367-2546)色譜柱,U3000系統,柱后光化學衍生,對AFT B1、AFT G1熒光增強效果顯著,且AFT B2和AFTG2熒光強度穩定,黃曲霉毒素最低檢測限為0.1ng/mL,標準品在0.1ng/mL~10ng/mL范圍內線性回歸系數R2=0.999,大大提高了檢測靈敏度。